top of page
Red Camellia - Pau Mo Ching
艷陽紅 - 鮑慕貞
所以繪畫
以往,歐洲貴族或皇室宮廷愛禮聘藝術家描畫庭園奇珍、家藏瑰寶等,屬平常活動。為了庭園的設計,以及繪寫園中的奇花異草,畫家還需長年寄寓顯貴家中。
花草的生長由發芽,至含苞盛放,每階段各有特色和美態。加上四時植物品種多樣,畫家往往花上數年繪製。這類“忠於原物”的繪畫,除了為枯榮有序的花花草草留下紀錄,事實,在藝術層面而論也是上品之作。
草本花卉是不少中外畫家的題材,現今城市人要如舊日畫家留守私人園林中創作,差不多是不可能的事。只有趁郊遊時寫生,或是自家栽種,實地勾勒。於是,實物觸動靈感,也推動了創作的意欲。
常有藝友,為某某人作品數量之多,題材之廣泛,還能空出那麼多時間創作而驚訝。我想,“靈感源於生活”,是老生常談,亦是基礎不過的事實。
以初習畫者來說,或許只單純的學習一門新的技藝或知識,畫甚麼,怎樣去畫都圍繞著「技巧」出發。當有了一定的認識,自會更注重繪畫背後的訊息。如是,同一景物,在不同畫家眼裡都有不同的面貌,表現的手法也隨著繪畫者的閱歷性情有所不同。繪畫不再局限發掘新技法,而包含了多方因由。
畫四時花卉,倣效植物學家般紀錄她燦爛又短暫的生命,因由很多,可以是對大自然景仰的一次回應,也可以是嘗試把傳統中國花鳥繪畫跟西方植物標本畫法比對的一次實驗。
所以繪畫,前提是你先要有所感動。靈感,多少也引發自感動。
正因為容易被生活中細微又實在的事物觸動,所以成為繪畫的人。亦因為繪畫,我們逐漸看到形形式式的可能。
繪畫跟靈感的關係,是因為源源不絕的靈感得以繪寫成形,還是通過繪畫頤養觸角,相信兩者皆是。或許,就如植物的盛衰循環,枯萎的枝葉掉落泥土化為養份,為到下一次的開花結果鋪路。
bottom of page